一、重点实验室简介
山东省高校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是2011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依托信息工程学院进行建设。实验室现拥有互联网环境指纹身份认证研发平台、Dell高性能刀片服务器、过程控制平台、高配置计算机终端、低温等离子控制等实验设备30台(套),设备总值700余万元。设有不确定信息处理及智能算法、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生物认证与模式识别、等离子体控制等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教师在在不确定生产计划建模、高效智能优化算法设计、匿名认证系统与匿名订购系统设计、多模态生物认证系统设计、炼油过程智能优化调度与求解机制、等离子不稳定性控制等具体的研究领域,截至2015年底,实验室承担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以及10余项地厅级研究课题,科研经费11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35篇,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多项省厅级奖励,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今年承担了团省委青年之声项目的开发,获得用户良好评价。此外邀请了Dan Ralescu、刘宝碇、胡守川等10余位国际著名科学家到学校讲座交流,与此同时承办了第38届全国不确定理论研讨会。
二、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1.不确定信息处理及智能算法研究方向
智能决策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本研究方向将不确定性理论等前沿理论应用于决策问题,推动智能信息技术在商务、金融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
不确定信息处理及智能算法科研方向学术带头人宁玉富,男,1967年11月生,博士,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6月获大连理工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9月获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智能计算、不确定决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12篇。参编教材7部。参加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现主持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宁玉富现任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副理事长、不确定系统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电子商务联合会中国分会(ICEB-CN)常务理事。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席专家。
2.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研究方向
密码学是研究如何隐密地传递信息的学科,在现代特别指对信息以及其传输的数学性研究,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和信息论也有密切相关。密码学是通信安全、存储安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信息安全相关问题的核心,基于密码学体制的网络安全广泛应用于公安、金融、商务领域,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科研方向学术带头人柳欣,男,1978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中国密码学会会员。2000年7月获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学士,2005年7月获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硕士。2012年7月获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博士。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73026,60873232,6117313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R2011FZ005)等多项。2007年获得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3年主持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1LG29)一项。目前,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4LN61)一项,主持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3-2014年度科研项目(2013QN13)一项。
3. 生物认证与模式识别研究方向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反恐、刑事侦查、门禁、考勤、社保等诸多领域,很多国家都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技术之一,近期逐渐成熟的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具备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抗伪造特性,不仅是国际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也是可能改变支付方式和电商模式的重大实践应用问题。目前在生物特征识别方向主要包括基于指纹、手指经脉等生物特征的多因素生物识别研究。
生物认证与模式识别科研方向学术带头人李徐周,男,1979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2002年7月于齐鲁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7月于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目前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生物特征识别和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有资项目两项,山东省统计局课题一项,校重点课题一项,在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2 篇,其中SCI 收录2篇,EI 收录10 篇。
4. 等离子体控制研究方向
等离子体控制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及低温等离子体的控制与应用两个方面。等离子体中的各种不稳定性会对等离子体放电功率产生影响,限制了等离子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实验室一方面对等离子体中不稳定的电磁波演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编写数值模拟程序包,对不稳定的电磁波线性和非线性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另一方面在实验上对等离子体放电进行稳定性控制研究。
等离子体控制科研方向学术带头人陈龙溪,男,1983年10月生,2005年7月毕业于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3月毕业于东华大学理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东华大学低温等离子体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从事等离子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TER中国专项等研究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数据库收录5篇,EI数据库收录1篇。现研究方向为:(1)等离子体控制与应用;(2)计算数学与等离子体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