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部门 |
申请者 |
编号 |
成果形式 |
批准单位 |
自筹经费(千元) |
资助经费(万元) |
完成年度 |
| 1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
|
高 峰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2 |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施的障碍性因素研究 |
纪监审办公室 |
李相华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3 |
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
学生工作处 |
石瑞宝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4 |
面向教学的EPR仿真系统研究 |
招生办公室 |
王黎峰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5 |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青少年研究所 |
刘长城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6 |
基于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
经济系 |
周青梅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7 |
现代舞基础训练课程设计的实效性研究 |
舞蹈系 |
高志毅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8 |
山东省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
经济系 |
张 宁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9 |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基础构建研究 |
经济系 |
杨 静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0 |
金融危机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最大化的研究 |
国际贸易系 |
曲 伟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1 |
艺术类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教育研究 |
政法系 |
王俊燕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2 |
基于后工业视角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
经济系 |
杨文凯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3 |
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研究 |
外语系 |
管秀兰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4 |
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策略研究 |
文化传播系 |
孙晓彦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5 |
高职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
管理科学系 |
李亚光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6 |
SA8000标准下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竞争研究 |
国际贸易系 |
牛建军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7 |
基于高职生心理健康和新型师生关系的二语习得效能研究 |
外语系 |
孙作生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8 |
非正式约束与跨文化交际模式研究 |
外语系 |
武丽娜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19 |
儒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解读与重构研究--《论语》英译本为例 |
外语系 |
卢 杰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20 |
和谐社会构建中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
管理科学系 |
高珂强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21 |
韩国语借用英语借词的音韵和形态借用方法的现状和变迁研究 |
外语系 |
杨丽娜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22 |
科学发展观下我国环境税制优化研究 |
管理科学系 |
倪国锋 |
鲁青院字[2009]21号 |
研究报告 |
省青干院 |
|
|
2009—2010 |
| 23 |
后金融危机时期山东省利用FDI问题研究 |
组织部 |
辛德军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24 |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
宣传部 |
王洪强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25 |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构建研究 |
学生工作处 |
薛 卿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26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
学生工作处 |
杨世谷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27 |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
学生工作处 |
石瑞宝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28 |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
团委 |
丁 萍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29 |
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研究 |
图书馆 |
李玉英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0 |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山东省青少年文化生存与发展状况及其教育与建设策略研究 |
青少年工作学院 |
刘丙元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1 |
山东旅游碳排放核算研究 |
旅游学院 |
袁宇杰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2 |
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以山东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为实证分析 |
体育部 |
付太山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3 |
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分析 |
文化传播学院 |
王红娟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4 |
太极拳对我院女大学生个性影响的研究 |
外国语学院 |
韩相伟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5 |
涂装厂房空调温控算法与计算机群控策略研究 |
信息工程学院 |
董 杰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6 |
高校外语(翻译)专业发展与翻译人才多元化培养平台建设研究 |
外国语学院 |
冯德河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7 |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体系及优化策略 |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
魏永娟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8 |
产品伤害危机对企业组织形象的影响研究 |
经济学院 |
李 宏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39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 |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
黄 昆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0 |
蓝色贸易壁垒下山东省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策略研究 |
国际商学院 |
张力珂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1 |
新准则下应对反倾销的社会维权研究 |
工商管理学院 |
赵志红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2 |
调整转型期下山东出口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化解机制研究 |
工商管理学院 |
刘 莹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3 |
经济安全视角下的政府审计问题研究 |
工商管理学院 |
冯素珍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4 |
新闻文学研究 |
文化传播学院 |
赵 亮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5 |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中国资本开及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
经济学院 |
杨 静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6 |
传统纹样文化内涵在当今视觉语言中的多元化转换 |
设计艺术学院 |
毛可利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7 |
山东省人力资本投资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
经济学院 |
张双娜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8 |
加快我省加工贸易转型省级的对策研究 |
国际商学院 |
汪立军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49 |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
信息工程学院 |
秦翠兰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50 |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知识创新视角 |
公共管理学院 |
李 鹏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51 |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持续性发展研究 |
经济学院 |
张 宁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52 |
富有山东文化特色的电视栏目研究 |
文化传播学院 |
武传涛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53 |
当代非主流社会思潮对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设计艺术学院 |
李 勃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54 |
山东动漫衍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
设计艺术学院 |
宋瑞波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55 |
新农村社区体育公共资源供给模式研究——以诸城市为例 |
体育部 |
管延伟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
| 56 |
山东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
王俊燕 |
山青院字〔2011〕50号 |
研究报告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
|
2011—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