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空中”集聚众智 谋划“科研、学科与申硕”新发展

作者: 编辑: 复审:       终审: 来源:科研处 2020-04-01 16:08 浏览量:


“专业刚深入,学科再出现。问题很明确,办法还不全……”为期七天的高质量发展讨论第二版块——科研、学科与申硕工作专题研讨,以陈雨海副校长一首风趣的打油诗落下帷幕。打油诗幽默,而现状的呈现确是实实在在的。怎样正确理解学科建设?我们学校的学科专业应该怎么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硕士点申报之间以及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全面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又是学校开创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全体教师“战疫不停工、线上齐研讨”,主动发声擦出智慧火花,凝聚“科研、学科与申硕”的思想共识,谋划工作发展。

七天的专题研讨,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结合各学院的建设发展优势,聚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基地建设与申硕工作”“需求牵引下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科研工作创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基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的学科与科研发展路径”“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山青多语种科研与学科建设”“项目引领下的‘艺术创作—艺术理论’互融联动”等方面,通过跨学科联合主持、全员参与的模式,大家认真思考,精彩分享,热烈讨论,对专题中涉及的创新做法、存在的问题、采取的举措和合理的意见建议展开充分研讨,以“院长谈学科”压轴收场。

鹿林书记在点评中强调:一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行业、企业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申硕目标奠定基础,积极争取人才的快速聚集和各类科研项目落地,毫不动摇地推进各项申硕指标的达标。二是要快速形成浓厚科研氛围,强化教师个人科学素养的训练,发挥科研创新团队的结构性协同优势,以创新的思想和更为有效的姿态聚集一批有竞争力的项目,并带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三是要通过方向凝练和团队建设,优化学科建设方向的相关度,增强成果的支撑能力,瞄准专业硕士点申报发力。四是要以开放的思维在不同学院和专业之间创新挖掘学科建设的生长点,另辟蹊径赢得快速发展机遇。五是要在团队化、项目化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产出代表性成果并探索价值延伸,并以此梳理清晰的学科专业建设理路和人才培养体系。六是要进一步围绕申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经常性学科建设的调度机制,用清晰的学科定位布局好今后一段时间学科专业建设。

在学校转型发展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崭新时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全体教师参与”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考核标准,推进申硕工作。在此过程中,科学研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源泉,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会变得无精打采。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而且,对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严谨的科研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系统逻辑的思维方式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在科研育人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科建设方面,聚焦专业硕士类别和二级学科,通过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以专业、专业方向或专业课程为依据,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将学科研究组织与专业教学组织有机整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定位相适应,着重建设应用性学科。明确学科建设目标、确定学科发展思路,汇聚人才、积累成果,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以重点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打造学科方向明确、学科特色鲜明、科研水平高、学科竞争力强、学科群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为高质量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好学科和成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