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第二十三期学术前沿论坛
作者:
编辑:
复审:
终审:
来源:
2018-09-19 11:57
浏览量:
9月13日,由科研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23期学术前沿论坛在图书馆学术会议厅举行。论坛邀请了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大师季羡林晚年学术助手蔡德贵教授作了题为“季羡林教我们如何治学”的专题讲座。慕名而来的各界人士,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我校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全体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管秀兰主持。
讲座伊始,蔡德贵教授跟在场师生简单回顾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以及学习、工作经历。季先生掌握13门外语,精通阿拉伯语,掌握吐火罗文,破解了在中国一直悬而未决的佛教在中国西域的传播之谜。对季羡林先生治学的评价,蔡德贵教授在讲座中转述了文学大家胡适的话:做学问就要像季羡林先生一样。季羡林先生曾说:做学问就应该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绝不能因循守旧。季老先生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例如,对于“糖”这个词,他发现不同语言却有着相同发音。立足于这一点,经过长期钻研,他写出了有着75万字的长篇巨作《中国糖史》。
关于外语学习。蔡教授跟在场师生分享了季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以及不同时期的留学经历,通过对季先生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努力争取,最终掌握13种语言事迹的生动讲述,鼓励外国语学院的年轻学子在语言学习方面要刻苦勤奋,一丝不苟,才能终成大器。
关于读书。蔡教授鼓励大家多阅读书籍,当场推荐了如《清华园日记》《季羡林散文集》四卷本、《留德十年》《牛棚杂记》《罗摩衍那》《糖史》等多部书籍,并向学校图书馆捐献了一批个人收藏及撰写的图书。
讲座中,蔡教授通过分享其个人学习阿拉伯语和到阿拉伯国家做翻译工作的经历以及阿拉伯语对他后来学业的帮助等事迹,鼓励师生要学习季羡林老先生严谨的治学理念和多读书、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讲座结束后,蔡教授与阿拉伯语专业教师进行了学术研讨,耐心回答了专业教师提出的教学、科研以及专业方向拓展方面的疑问。
本次讲座,极大地开阔了专业老师的学术视野、加深了师生对季羡林先生的了解、激发了老师和同学们学习外语的热情,同时对我校阿拉伯语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研处
2018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