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院举办第十期“山青讲坛”学术报告

作者: 编辑: 复审:       终审: 来源: 2010-12-28 00:00 浏览量:

  2010年12月28日,第十期“山青讲坛”在图书馆第一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研究员。

 

  报告会前,学院副院长刘先义、李章泉、高峰与刘主席一行进行了热情交流。报告会由李章泉副院长主持,学院副院长刘先义、李章泉、高峰、院长助理王元恒、科研处、文化传播系、旅游系负责同志以及旅游系、政法系、外语系的部分师生一同听取了报告。

 

  刘主席的报告首先从宏观上总结了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然后聚焦于对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研究。从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概况、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对山东人与社会的影响、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缺憾和如何弘扬保护民俗文化等5个方面分别作了详细阐述。

 

  报告过程中,刘主席不时穿插山东各地方言,报告精彩生动、语言诙谐幽默,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为使在座师生更好地了解并热爱齐鲁文化与民俗,山东省吕剧院演出二团团长焦黎女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传承人吕凤琴女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传承人范正安先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北路琴书传承人姚忠贤先生、杨珀女士在报告中穿插表演了表演了吕剧《王小赶脚》、五音戏《喜事临门》、皮影戏《泰山石敢当》、山东琴书《反正话》、《偷年糕》等精彩节目,五位艺术家精湛的民俗展示令全场观众耳目一新。

 

  报告结束后李章泉副院长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刘德龙主席的报告学术与艺术结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五位艺术家的表演地域文化厚重、表演艺术精湛,与刘主席的学术报告浑然一体。报告会带给我们的是新知识的接收、智慧的启迪,更是令人陶醉的艺术享受。通过这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报告,让大家对齐鲁文化以及山东民俗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了解,充分感受到了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山东民俗的独特魅力。我们不仅要热爱齐鲁文化和山东民俗,更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齐鲁文化和山东民俗。

  附:主讲嘉宾简介

  刘德龙,现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山东政协常委、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地域文化与民间文学博士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硕士生导师。刘德龙主席是民间俗信研究的开创者,在民俗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主持完成了《山东省志•民俗志》的编撰与续修工作,撰写和主编了《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论纲》、《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齐鲁历史文化名人传略》、《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研究》等大批专著和民俗学论文、散文。还开创了学术理论与民间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讲展”相结合的学术演讲形式,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几十所高校作学术讲座,推动了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本期讲座,刘主席与同行的在报告中串场表演的五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家一同为我院师生奉献了题为《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学术报告。

   科研处 2010/12/29

  全文共2081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