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聚焦人才培养 进行科研攻关——山青科研人 暑期正发力

作者:满璐、于斐 编辑:张峻溢 复审:       终审:陈龙溪 来源:科研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2022-08-22 09:55 浏览量: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暑假,是教师个人学习和提升的关键期,也是新学期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缓冲期,对于山青广大的教师来说异常珍贵。“学生虽放假,学术不放松”,体现了教师们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大家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紧抓暑假的“科研黄金期”,合理规划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项目调研、选题挖掘、文献梳理、学术写作或者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战酷暑,攻难关,把“冷板凳”坐成了“热板凳”,持续坚守在一线,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科学研究工作,积极进行学术积淀,推动科研成果产出,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自身科研本领的新高度。广大教师做好了夏季的准备,我们共同期待秋季的收获。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以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志愿服务研究基地建设推进为指引,基地负责人王玉香教授于622日率团队赴山东教育电视台调研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机制(图1);基地成员王正坤副教授于629日带队赴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围绕山东省《为老服务志愿服务手册》编写开展调研(图2)。

王发龙教授全力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政治风险研究”(项目编号:18CGJ006)结项报告的撰写工作(图3)。


经济管理学院

崔恺媛教授带领项目团队赴山东省农信社赴淄博市桓台县农信银行围绕项目选题《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开展调研工作,与该银行负责同志就数字化转型所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项目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一手调研资料(图4)。

学院教师积极学习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关的行业前沿理论或者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扩展了知识面深度与广度的同时掌握了新的研究范式用于学术论文的写作,如岳丽丽老师认真学习莫兰指数分为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和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图5)。

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省重点研发(公益)计划项目“面向水产品无水保活运输的智能微环境品控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9GNC106079)负责人张永军副教授组织了结项验收专家论证会,经过项目汇报、材料审阅、质询讨论等环节,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既定研究目标,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图6

姜哲老师对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CSZJ50)展开结项攻关,在前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路径选择等有了进一步的把握,结项研究报告已经撰写完成,进入结项材料准备阶段。(图7

会计学院

徐贵丽教授基于省统计科研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统计监督职能的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T014),在大量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了调研数据处理,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监督职能的定位与实现路径有了清晰的认知,结题材料的撰写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图8

菲老师主持的省统计科研课题《科技赋能视域下文化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研究》(项目编号:KT070)已经入结项阶段,通过对文旅企业以及相关高校的调研对山东省文化产业特征、融资现状等进行进一步深入挖掘与分析,为结项成果的撰写积累素材。(图9

文化传播学院

为推动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鲁中地区村落口述史集录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BXWJ02)的研究,卢国华教授项目团队赴济阳开展口述史调研。(图10、图11

为加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设,文化传播学院与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于714日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基地研究人员对潍坊十笏园非遗空间、潍坊手造博物馆、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调研;71822日,基地研究团队赴临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图12、图13)。

曹晋彰副教授受邀主讲山东省图书馆“大众讲坛”(第492期),主题为《山水文化探源》。(图14、图15

外国语学院

校级应用型科研项目《法国行政区划改革背景下滨海夏朗德省旅游政策史研究》部分团队成员现在法国工作和学习,为项目文献的梳理提供了良好契机。项目负责人郭冬梅副教授就研究内容中“法国滨海夏朗德省旅游资源概貌”这一部分与项目组成员线上密切对接,获得有关滨海夏朗德省旅游资源详细丰富的政策与历史文献资料。(图16、图17

巴扬老师在前期承担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修改完成阶段性学术论文2篇,投稿1篇,撰写1篇(图18);刘庆花老师完成横向科研项目《韩国语言文化中的中国元素研究》(项目编号:HXKT20055)的阶段性研究论文,并完成该项目结项材料的准备(图19)。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山东社科智库沙龙重大调研咨询项目《山东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KSL-2022-024)项目组自7月中旬开始分赴济南养老服务中心、济南中海锦年长者公寓、绿地幸福家、泰康之家儒园、青岛中海锦年康养中心和潍坊市、海阳市、莱州市、滨州市等多地养老机构进行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养老人才需求情况,做好为智库报告撰写的基础准备。(图20、图21

学院聚焦康养旅居,整合《“太学院”规划设计与实践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康养旅居研究》《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新型老年大学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和《学院式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等横向课题资源,联合开展项目调研。7月至今先后组织项目组成员在全省范围遴选了山东老年大学和十多个地市、区县老年大学,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离退休处,省老教授协会以及金龄健康、中海锦年康养中心、盛泉养老、心智青等二十余家康养机构和民办老年教育机构,累计收集有效调查问卷3000余份,访谈60余人,按照调研预期较好地摸清全省老年教育发展状况和老年人的学养需求,为横向科研项目成果产出积累原始资料。(图22、图23

舞蹈学院

舞蹈学院教师出席“山东省舞蹈家协会舞蹈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参与加省内专家座谈。722日“山东省舞蹈家协会舞蹈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在济南成立。舞蹈学院杨倩、尹航、李可如三位教师受聘为专委会委员,深度参与山东舞蹈艺术的学术研究,为提升舞蹈理论评论相关研究方向教师的学术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助于我校进一步依托省内权威学术力量,强化舞蹈理论评论队伍的建设,助力山东舞蹈理论事业发展。(图24

设计艺术学院

学院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设为依托,围绕“山东手造”研究方向整合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山东手造”发展机制研究——以山东黄河流域非遗手工艺为例》(项目编号:2022-zwxl-28)、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龙山文化中‘礼文化’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创新研究》、省文化与旅游研究课题《文旅融合视域下潍水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赋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WL(Z)104]等项目成员和资源,赴山东龙山文化德功黑陶艺术馆、龙山黑陶历史文化研学馆等开展调研活动,详细了解了企业黑陶技艺现状、陶艺研学开展情况及黑陶产品设计发展情况,为项目深入研究做好现实材料的准备。(图25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于630日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研究能力提升活动,权福军教授做了题为《把课堂作为田野,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学术提升讲座。权福军教授从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出发,从论文的选题、写作的思路、框架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如何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展研究工作。(图26

广大教师通过科学研究产出了系列学术成果,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拓展了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附:教师6月20日至8月18日数据库访问量统计

数据库名称

访问量(文献请求量)

下载量

worldlib文献服务群

1698

1472

中国知网

110092

43481

万方数据

6387

804

人大报刊

13054

3490

读秀学术搜索

18425


百链学术搜索

16000


超星发现

9300


EBSCO

1223

310

盈科文献服务群

1895


合计

178074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