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为民带队到学校进行调研,双方以座谈会形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签署合作协议。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伟红,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坤,学校党委书记魏艳菊,党委副书记、院长辛杰,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杰,党委委员、副院长陈龙溪,党委委员、宣传部长石瑞宝参加会议并陪同调研。座谈会和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由陈龙溪主持。

魏艳菊介绍了在省社科联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学校社科联成立以来在社科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向省社科联表示衷心的感谢。

魏艳菊指出,建立双方合作机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的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创新之举。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条主线,在理论阐释、社科普及、新型智库、特色学科、社会组织等领域深化合作,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把合作落实落地、做细做精,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不断强化志愿服务、青年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文艺社科普及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在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刘为民首先对学校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刘为民介绍了省社科联在学术引领、评价改革、决策咨询、普及传播等方面的创新工作举措,并表示省社科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广泛调研准确把握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持续抓改革促提升,为包括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在内的全省高校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高质效服务。围绕省社科联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刘为民强调,一是要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研究的同时也要关注青年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基本理论的创新;加强舞蹈创新和艺术争鸣等方面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创作,在高水平理论阵地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高水平成果。二是要积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志愿服务的“山东模式”。依托学校志愿服务研究与实践优势,探索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教师领题、学生实践、共同成长”的方式,持续不断开展如省公众人文科学素养状况等相关领域的调研,推动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社会实践锻炼与经验积累。突出强化学校志愿服务研究和项目孵化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志愿服务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宣传。三是要用群众化的艺术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在精神文明建设等社科普及领域中着眼“小切口”,发挥舞蹈、新闻与传播、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将深厚的理论功底、生动的内容表达与先进的数字技术相结合,以“接地气”的方式将“两个结合”“推动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四是要不断培育壮大青年社科工作者队伍。通过联合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调查研究基地”,项目化委托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积极为青年学者和大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互动统一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能力。五是要加强资源平台共享推动双方相关领域工作的数智化转型。推进省社科联数据开放实验室和学校文化数字化记录与传播文科实验室的合作,加强双方之间人员业务交流培训和项目协作,为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作出新探索、新贡献。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伟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辛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前,刘为民一行到舞蹈学院教学成果展室、文化数字化记录与传播文科实验室、山东省志愿服务研究基地等进行现场调研。




省社科联办公室、研究室、科普部、社团部相关负责同志和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各二级学院院长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