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24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通知》(鲁教科函〔2024〕35 号)要求,现将我校组织遴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团队由带头人和核心成员组成,其中,带头人1名,核心成员2—6名,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一般应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团队成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团队带头人
1.应为我省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在职青年教师。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3.有充足时间和精力从事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4.每个建设周期,每人仅允许作为一个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5.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支持的不得申报。
(二)团队核心成员
1.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合理的专业结构,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
2.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每位成员能保证对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3.鼓励和支持部属高校教师联合省属高校教师共同申报青创团队计划,部属高校团队中应至少有一名省属高校教师作为团队核心成员。
4.鼓励和支持不同省属高校教师联合申报青创团队计划。
5.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联合企业科研人员申报青创团队计划。
(三)科研育人
团队成员应承担相关教学任务,能够通过开设主讲课程、技术技能培训、学术讲座等形式,将本团队科研成果通过多种方式转化为教学资源。团队能够支持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活动;能够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习实训营造良好环境。
(四)组织保障
所在学校能够落实团队研究所需要的良好科研环境条件和工作氛围,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团队具有自筹一定科研经费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技术创新与集成、工程化研究、新产品开发、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等。研究方向要注重对接我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切实提升高校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和支撑度。研究课题要有科学的研究规划,合理的经费预算,要有明确、客观、可量化的成果产出和经济社会效益。
优先支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秀传统文 化“双创”、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高校咨政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优先支持面向科技前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参与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的研究;优先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优先支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重大疾病防控、医养健康、生物制造、数字经济、工业经济、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优先支持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未来产业领域开展的先行性和创新性研究。
三、申报程序
(一)申报限额
申请人需依托专业技术职务所在二级学院进行申报,各学院限报1个团队。各二级学院需加强宣传引导,根据申报条件及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推荐本单位符合条件的创新团队,同时做好本单位科研团队的梯队建设。
(二)截止时间
2024年9月2日。
(三)申报流程
1.申报人需认真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科学技术类)(附件1)或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文社科类)(附件2)。以上材料为2023版,如系统内更新以系统版本为准。
2.以上材料的电子版PDF材料报送至指定邮箱,纸质版材料一式三份,报送至科研处。
3.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申请人需通过“青年创新团队计划申报管理系统”完成系统填报。
四、其他要求
(一)青年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遵循“择优支持、年度报告、终期考核”的原则,经学校推荐,教育厅形式审查合格后,聘请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择优支持。
(二)申报材料是评审和今后支持资助的重要依据。团队带头人要认真填报,重点突出团队的创新潜力,做好课题的研究规划,合理确定产出目标,确保申报材料质量。
(三)《申报书》的文字表述要写实、准确、客观。附件材料要真实可靠、详实完备、清晰可视。如发现有不实或伪造等情况,取消参评资格,并予以通报。
联系人:尹迪、张峻溢,联系电话:58997318、58997298,电子邮箱:kyc@sdyu.edu.cn,办公地点:办公楼东区318。
附件:
1.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科学技术类)
2.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文社科类)
科研处
2024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