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
主讲人:黄少安
时 间:2019年10月10日(星期四)15:00
地 点: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讲座内容简介:
1.新中国初期为什么没有选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如何认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的建立和运行?
3.如何认识新中国的经济增长战略?
4.如何评估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成就?
主讲人简介: 黄少安,经济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山东经济学会副会长、以及西北大学、浙江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是山东大学产权研究所和经济研究院(中心)创始人,《制度经济学研究》杂志的创办者。也是我国产权理论、制度经济学和法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经济学和农村经济。出版了《产权经济学导论》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先后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和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以及其它国家级奖励。
主要荣誉:
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000年入选国家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
2001年获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和科研奖励计划);
2004年度孙冶方经济学奖(2005年公布),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山东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著作:
1.《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2004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再版;
2.《产权 人权 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多维考察》,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4.《国有资产管理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英国谷物法论争的重新解释及其对中国农业政策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
6.《中国大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7.《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假说及其验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8.《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9.《非正规制度、消费模式与代际交叠模型》,《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10.《交易成本对易货经济的影响》,《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科研处 经济管理学院